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工人前景并不美好 WILL DANIEL
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工人前景并不美好
那些担心机器人抢走他们工作的美国人只是电影看多了的“恐惧贩子”,对吗?
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将提高工人的生产力,带动经济增长,同时创造新的、更高薪的工作岗位——或者至少是这样的论点。
但新的研究表明,机器人的崛起可能并不像一些人声称的那样对工人有利。经济学家表示,自动化可能会对经济增长和生产力产生积极影响,但工人可能不会从中受益。
匹兹堡大学经济学教授奥西·吉恩泰拉(Osea Giuntella)、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陆毅和多伦多大学经济学教授王天义(音译)在本月早些时候发表的一篇国家经济研究局的论文中写道:“使用机器人对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一些工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失业率上升。”
这些经济学家利用超过15000个家庭的数据,研究了工业机器人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发现劳动力很难“适应”机器人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
他们写道:“使用机器人导致中国工人的劳动参与率(下降1%)、就业率(下降7.5%)和时薪(下降9%)下降。与此同时,在那些坚持工作的人中,使用机器人使他们的工作时间增加了14%。”
十多年来,中国一直注重实现机器人技术和工作自动化,尤其是在工业领域。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数据,中国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就在今年,中国的人均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了美国。
但是对于中国工人来说,机器人的崛起并不总是有利的。以苹果公司iPhone的主要供应商富士康为例,在2012年至2016年期间,富士康在推动自动化的过程中用机器人取代了超过40万个工人的工作岗位。
经济学家们表示,中国机器人技术导致劳动力市场短期陷入困境的证据很充分,并认为这对发展中经济体来说尤其是个坏消息。
发展中国家的过度负担
经济学家们解释说,在短期内,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可能会感受到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崛起带来的冲击。
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严重依赖农业和制造业,在这些领域,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更有可能取代工人。由于新兴市场工人中只有高中或更低学历的人占比较高,许多人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获得必要的技能,这样才能从机器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带来的新工作中受益。
“新兴市场的机器人化对就业、增长和不平等可能带来深远影响。”经济学家们写道。“如果不创造就业机会,自动化、数字化和节省劳动力的技术可能会加剧不平等。”
他们还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选择继续用机器人取代工人的工作岗位来实现自动化,这些国家可能会面临“提高生产率和潜在的更严重的经济不平等和社会动荡”之间的抉择。
最后,他们表示,机器人和自动化带来的长期的生产力提升是否会在某一天“转化为就业增长”,还要进行更多研究才能确定,但就目前而言,工人们可能会继续因为这些新技术而失去工作。